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业务范围 > 崔云 | 历代玉璧时代特征举例

崔云 | 历代玉璧时代特征举例

发布日期:2024-08-25 14:30    点击次数:181
摘  要: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核心的礼器,广泛用于祭祀、佩戴或展示。它既是贵族权力等级的标志,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信物和馈赠品。不同历史时期的玉璧,都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些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征,为我们做鉴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玉璧  纹饰  艺术风格

           工艺特征历史分期

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核心的礼器,在辉煌的玉文化发展史中独具魅力。玉璧有着极其广泛的使用范围,或祭祀,或佩带,或陈设,都有严格的规定。它既是贵族权力等级的标志,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信物和馈赠品。玉璧的形状为扁平状,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圆环形器物。考古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不同形制的玉璧出土,一直延绵到清代。它出现的时间早且使用时间之长,不同历史时期纹饰特征之变化丰富,对之加以分析,在玉璧的鉴定断代上以及演变史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一、新石器时代玉璧新石器时代玉璧一部分分布在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省安溪瓶窑遗址、余杭反山遗址、上海福泉山遗址、江苏吴县张陵山遗址、草鞋山遗址、武进寺墩等遗址(图1~4),这些遗址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玉璧,堪称为良渚文化中最具典型特色的玉器之一;另有一部分分布在北方内蒙古、山东等地的红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出土的玉璧也很有特色。

图片

图1  良渚文化 玉璧  江苏省吴县张陵山东山1号墓出土

图片

图2  良渚文化 玉璧  江苏省吴县唯亭草鞋山M199出土

图片

图3  良渚文化 玉璧  江苏省武进县寺墩出土

图片

图4  良渚文化 玉璧  浙江省余杭市反山出土南、北方考古发现的玉璧在形制、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存在的差异。其相同之处在于:①玉璧的尺寸大,直径多在20~30厘米;②玉料呈青灰色,有的玉璧受沁后呈现一层灰白色雾状薄膜;③纹饰多光素无纹;④制作工艺古朴,因当时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往往在玉璧表面留有切割痕迹,璧体薄厚不均,璧的外缘偏薄,内缘较厚,边缘不甚规整,边棱呈刃状。南、北方玉璧不同处在于:①玉璧的形制不同:南方以良渚文化玉璧为例,璧体多为圆形,中间厚,边缘薄,中央有一穿孔;北方出土的玉璧(图5、6),器体呈方形或长方形,四周圆浑。方形璧在红山文化中出土不只一件,图6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璧有可能是方形玉璧的最早实例,此件也最为规范,且具有内缘厚外缘薄的红山文化玉璧特点。②穿孔工艺不同:良渚文化玉璧,中央穿孔多为对穿孔,孔内留有台痕;北方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璧多为单面钻孔,孔往往不在标准的同心圆位置上。据分析,新石器时代玉璧很可能是用于祭祀或显示权势与财富的一种象征性器物。

图片

图5  大汶口文化 方形玉璧  山东省出土

图片

图6  红山文化 方形玉璧  内蒙古敖汉旗草帽山积石冢石室墓出土二、商周时期玉璧商周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社会中存在着以“礼”为主的礼仪制度,“衣服有制,宫室有度”。这一时期的玉璧成为贵族阶层专用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的说法。“六瑞”是不同等级的贵族用以表示身份地位的礼器,“六器”是用来祭天地、四方之神的礼器。这时期玉璧等礼器的出现,标志着玉器的应用范围扩大了,反映了当时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商、周时期玉璧出土的地方主要有: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商代玉璧(图7),绿色玉质,扁平圆形,孔周凸起,璧面用阴刻线琢成的弦纹,线条规矩流畅,工艺水平较高,是商代典型的玉璧形式;江西大洋洲商代墓也曾出土过类似的玉璧(图8)。山西省、甘肃省均出土过周代玉璧(图9、10)。通过考古发现观察:商代玉璧尚无定制,规格尺寸不那么严格,边缘也不甚规整,璧面内厚外薄,璧之边上留有锋刃,个别在璧面琢有几周阴刻同心弦纹,有的玉璧孔边还留有环状凸脊,光素无纹的玉璧比较多。继商代以后,西周早期承殷旧制,玉璧多光素无纹,璧面遗留有切割痕迹,中孔单面钻;西周晚期,玉璧璧面出现以阴线刻划卷体龙纹、云纹等纹饰,线条柔和流畅,构图严谨,极具特色。西周时期开创了中国玉璧图纹装饰之风,并且出现了小玉璧,即尺寸小的玉璧,亦称系璧,是系在腰间作为领首的佩饰,如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过小系璧(图11)。

图片

图7  商代 玉璧  妇好墓出土

图片

图8  商代 玉璧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图片

图9  西周 玉璧  甘肃省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图片

图10  西周 龙纹玉璧  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出土

图片

图11  西周 小玉璧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出土三、春秋时期玉璧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也是我国各民族经济和文化走向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玉璧仍然是主要的玉礼器,除了在礼制方面,玉璧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它还大量用于装饰。用作礼器的玉璧形制较大,造型规整,多用于祭祀、盟誓。近年出土的春秋时期玉璧的地点有陕西凤翔、湖南长沙、河南黄君梦夫妇墓、江苏吴县春秋墓等(图12~15)。春秋时期玉璧特点:造型比较单一,一方面承袭西周做法,一方面又孕育着后期新的发展因素,能够反映出承前启后的演变趋势。春秋早期玉璧风格与西周晚期十分接近,中晚期玉璧纹饰由简变繁,隐起的谷纹、云雷纹、蟠虺纹常见于春秋时期玉璧璧面纹饰图案。

图片

图12  春秋时期 玉璧  陕西省凤翔出土

图片

图13  春秋时期 玉璧  湖南长沙出土

图片

图14  春秋时期 玉璧  河南省黄君梦夫妇墓出土

图片

图15  春秋时期 玉璧  江苏吴县出土四、战国时期玉璧战国时期玉璧注重选料,多用白玉、青玉制璧,重视碾磨抛光,打磨后经过修整,呈现出玻璃光泽,玉璧璧体边沿窄,棱角锋利,内外缘沿轮廓勾彻一条阴线槽,形成窄而笔挺的高墙,这是战国玉璧一大特色。战国早期玉璧还有前朝遗风,中期以后造型趋于多样化,有的玉璧在其外缘上常透雕有精美的纹饰,外缘透雕的纹饰往往呈对称装饰,装饰纹样较前代更为丰富繁缛。有的玉璧璧面分成二区或三区同心圆纹带,内外区边缘有阴刻轮廓线,中区两面碾琢有谷纹、勾云纹或双身龙纹(图16~20),还有的在浑圆的玉璧外廓雕琢出生动的龙、凤等动物形象,动静相映成趣,表现手法上普遍用阴刻线刻划纹饰,线条更为流畅自然,制作精致。此种玉璧是战国时期新出现的造型,即在玉璧上“出廓”,也称“出廓玉璧”,标志着战国时期琢玉在艺术设计和制作工艺上都跨入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新领域。如图16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龙纹玉璧,玉璧的两侧各雕一素面龙,两龙相背,做“S”形,造型古朴。图17、图18均为战国中期玉璧,玉璧内外缘都有凸起的阴刻线,璧面碾琢谷纹,两侧透雕背向而立的龙、凤纹,身做“S”形,弯曲,与璧外缘相连。此种玉璧形制新颖,透雕工艺精湛,大大改变了玉璧的原来形制,装饰纹样更加繁缛,增添了艺术性。战国晚期开始有专门用来殓尸的一种丧葬用玉,某些士大夫将尺寸颇大的玉璧随葬于自己的墓内,或将玉璧赏赐于贴身奴仆用于随葬的现象,这是当时社会变革的缩影,同时反映出“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礼俗和丧葬礼仪。这种玉璧器形较大,加工较粗糙,另外还有装饰在棺椁上的大玉璧。总之,判断璧的用途需要看其出土情况和具体环境。

图片

图16  战国 玉璧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图片

图17  战国 玉璧  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出土

图片

图18  战国 玉璧  河北省中山国M1出土

图片

图19  战国 玉璧  山东省曲阜鲁国故城出土

图片

图20  战国 玉璧  山东省曲阜鲁国故城出土

图片

图21  战国 谷纹玉璧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M2出土五、汉代玉璧汉代,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已经降低,而是以拥有贵重的生活实用品来衡量其社会地位的尊卑。汉代玉璧并不局限于祭祀使用,更重要的是具有馈赠、装饰、随葬等多种功能。由于玉璧的社会功能丰富,造型和纹饰都比前代亦更多的创新。西汉初期基本承袭战国玉璧样式,玉璧制作精细规整,玉质仍以白玉、青玉为主,璧的形体渐大,璧的孔径明显缩小,璧形略厚,边缘相比战国时期玉璧略宽,通常在玉璧的璧面分别装饰不同的纹饰(如谷纹、蒲纹等传统纹饰),纹饰更加规范化。汉代谷纹玉璧在璧面上所饰谷纹较战国时期谷纹个体大(图21、22),排列组合稀疏,凸起浅,谷粒上部较浑圆。这一时期盛行在玉璧上划分出内外区,分别以不同的纹饰进行装饰,内区往往装饰简单几何纹样、蒲纹等纹饰,外区则饰以双身龙纹或凤鸟纹,中间以绳纹相断隔,从而使整个玉璧看起来更加华美(图23、24)。东汉时期还多见在出廓的双螭、双龙玉璧中央增加铭文“宜子孙”玉璧(图25)。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东汉玉璧,玉璧主体上方出廓,是东汉时期典型出廓璧形态,出廓部分透雕仰身凤鸟,璧面透雕一对相背游动的螭龙,廓内外透雕“宜子孙”三字,构思巧妙。这类玉璧应是装饰用玉,而非礼仪用玉。

图片

图22  西汉 谷纹玉璧  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出土

图片

图23  汉代 玉璧  陕西出土

图片

图24  汉代 玉璧  陕西出土

图片

图25  东汉 宜子孙出廓璧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六、南北朝时期玉璧南北朝时期玉璧出土发现的很少,传世品中有一面是谷纹、一面是螭纹的璧(图26)。此件玉璧所雕螭纹和东汉时期螭纹有相似之处,但从整体风格上看更加趋向柔美。其螭纹特征为:眼形是倒挂眼形,呈一副愁眉不展的苦像;躯体呈挺胸凸肚,臀部上耸,整个姿态非常矫健。躯体上常出现很细小的“圆点纹”,螭呈穿云状,表现出螭在云雾中似隐似现的形象。螭的腿部加短平行线组,是汉代螭纹的传统延续。但螭形和曲线已趋于流利,健劲之气比汉代稍逊。

图片

图26  南北朝 云螭纹玉璧七、唐代玉璧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手工艺大踏步向前迈进,这一时期玉雕工艺无论在品种上、艺术造诣上,都在前代基础上有新创造,最突出的是扩大了玉雕纹饰的题材范围,诸如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行云流水、奇花异草都成了玉雕工艺装饰纹样;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拘一格,既有夸张变化的图案,又写实描绘,构思新颖,风格典雅。传世的玉璧一般两面均雕有纹饰,而且纹饰不尽相同,有的一面雕琢成谷纹或蒲纹,谷纹中的谷钉细小、柔和,另一面雕琢为兽面纹或蟠螭纹;有的玉璧一面雕琢为蟠螭纹,另一面雕琢为花草纹、云纹(云纹多做点缀),纹饰潇洒脱俗。善用粗细阴线相结合的雕琢方法,以粗线勾轮廓,细线作陪衬,线条似断非断,起刀收刀痕迹明显,连接后又很流畅自然。唐代玉璧璧面雕琢的蟠螭纹,头部接近发根处出现了用重刀雕刻成的“弯月形”;额骨上出现了“二字”形阴刻线(图27);颈部至背脊、臀部,用砣子压出一道阴刻线纹,颈部较粗,背脊处越来越细;大腿雕刻得粗壮丰满,富有肌肉感,小腿细瘦,爪形细小似鼠爪,前腿腋下、臀部分裆处各有两个阴刻大卷云纹;螭尾细长,末梢卷曲,有细刻绞绳纹,有的是分叉的双尾,拉得很长(图28)。陕西省乾县南陵村唐僖宗靖陵出土了琉璃龙凤纹璧(图29),璧一面刻龙纹、如意云头纹,一面刻凤纹、如意云头纹,龙体沿璧面半环绕,长尾绕后肢,刻斜方格纹以示龙之鳞片;所雕凤纹,凤展双翅,头上有羽冠,尾翎后拖,末端分叉,与龙凤纹相对各雕一朵如意云头纹。唐代玉器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传统的礼玉在史料中虽然也有记载,但已失去了以往的辉煌,成为一种象征物,这一阶段玉璧,除了少数用以祭祀外,多为佩饰用,同时可能由于当时欣赏价值与装饰价值的大大提高,玉璧的图案纹饰日趋柔和,出现较为现实的云朵纹、禽鸟纹及花卉纹等。

图片

图27  唐代 螭纹玉璧

图片

图28  唐代 玉璧

图片

图29  唐 琉璃龙凤纹璧  唐僖宗墓出土八、宋代玉璧宋王朝沿用古代的用璧制度,盛行仿古玉璧(图30、31),成为一股“崇古文化”风潮。宋代玉璧多仿汉制,但是玉璧轮廓的锋利与刚劲已大大减弱。宋代喜欢用砣工磨制塑形,注重表现兽类骨骼结构。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宋代螭纹玉璧(图32),璧面浅浮雕双螭,双螭作游走衔尾状,鬃发披肩,双耳耸起,背有阴刻脊线。江西省南丰县出土过宋代玉璧(图33),扁平圆形,中部有一孔,单面钻,一面为细小蒲纹,另一面光素。宋代璧形圆浑,边棱不见锋,玉璧上常见纹饰特点:①谷纹:宋代玉璧上的谷纹形态仿战国、汉代,但是缺少力度,谷钉模糊,钉头稠密,有的已作简化,失去早期谷纹的韵味,乳突琢成半圆形,谷尾琢成圆脊形。②螭纹:宋代玉璧上螭纹出现的较多,在继承汉唐形制基础上有很大的差异变革,温顺可爱的形象代替了凶猛刚劲的雕琢风格,总体形象由动感的“S”形变得拖拉冗长,无论在螭纹的造型上,还是在形体细部的刻画上,宋代螭纹的构思设计更加写实、圆浑饱满。特别是螭纹脊骨的做法很独特,用铊碾出隆起的阳纹脊柱,两侧仔细观察可发现滚碾痕迹;在小腿部琢有纤细的腿毛,且腿毛较汉代密集而多,宋代螭纹的尾部由灵活的绞丝尾向卷曲的卷云尾和花叶分叉型尾转变,长尾亦反复回曲。总而言之,汉代螭纹柔中有刚,宋代仿汉代玉璧螭纹柔若无骨。③勾连云纹:宋代玉璧上的勾连云纹由汉代发展而来,多为如意云纹,深受唐代云朵纹的影响。

图片

图30  宋代 仿古玉璧  浙江省杭州市出土

图片

图31  宋代 仿古勾连云纹玉璧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

图片

图32  宋代 螭纹玉璧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

图片

图33  宋代 玉璧  江西省南丰县出土九、元代玉璧元代玉璧多仿唐制。器型厚重,椭圆形或长方形璧多见,大璧少,小件系璧多,大多供佩带使用。纹饰多为一面光素无纹,一面有纹饰,常见的纹饰有谷纹、蟠螭纹、兽面纹等。谷纹较前代稀疏,谷钉很大,凸起较高。以蟠螭纹为主题的玉璧,形式多种多样,有口衔灵芝或嘴吐祥云的螭纹,还有子母螭对视状。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这件螭纹方形玉璧(图34),器物较厚重,玉璧正面浮雕两条螭虎,作子母螭对视状,螭鼻连眉,双肩前耸,背部有阴刻的脊线,螭尾分叉转卷,子母螭均为俏色雕琢。元代雕刻技法中最突出的手法是运用深雕和多层透雕相结合的雕琢技法,具有高浮雕效果,充分显现出元代工匠的高度雕琢工艺和技术水平。

图片

图34  元 青玉双螭纹璧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出土十、明清时期玉璧明清时期玉璧形制大多模仿古代的玉璧样式,将借鉴和仿造古器物的造型和纹饰,成为重要的社会风尚,以“反还淳,形制古雅”为追求的乐趣。明代早期保留了前朝的遗风,中期以后趋向简约风格,做工粗犷,还有的雕琢粗糙,与早期有所不同。明代玉璧多仿谷纹璧和螭纹璧,形制有两种:一种由于欣赏和陈设的需要,璧体较大;一种适合于佩戴用的玉璧,璧体较小,相对较厚。玉璧纹饰常见有:一面浮雕螭纹,一面雕琢谷纹、云纹。谷纹中谷钉颗粒圆而大,略扁。谷纹的琢法有的用管钻打钉,旋磨得很深,去地后使谷钉凸起,往往地子打磨不平,在谷粒的周围留有明显的管钻痕迹,这种做法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有的谷钉稀疏,钉头凸起较高,没有规则,似圆似方,如昆明出土这件明代谷纹玉璧(图35)。清代系璧较多见,璧身略厚,中央穿孔的孔径小;玉璧上常用的纹饰除了谷纹、云纹、蟠螭纹外,新出现了阔带组成的几何纹图案(图36)。清代大量改制旧玉或将一面光素的璧面加刻纹饰,使璧形、图案都显得丰富多变。安徽出土清代玉璧(图37),器仿汉代玉璧样式,璧面纹饰分为二区,内区饰谷纹,管钻后琢制;外区琢双身兽首纹四个,身尾左右交缠在一起,间以绳纹间隔。安徽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一件玉璧(图38),体扁圆,一面浮雕盘龙,龙首朝向中孔,口衔灵芝,一面饰勾云纹和乳钉纹组成的图案,也是仿汉代玉璧样式。江西南城县出土清代玉璧(图39),玉璧一面为勾云纹,一面为谷穗纹,采用阴刻线和减地工艺雕琢,使纹饰呈现浅浮雕艺术效果。

图片

图35  明代 谷纹玉璧  云南昆明出土

图片

图36   几何纹

图片

图37  清代 玉璧  安徽省出土

图片

图38  清代 玉璧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

图片

图39  清代 玉璧  江西省南城县出土玉璧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不仅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更多的是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不同历史时期的玉璧,都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些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征,为我们做鉴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紫砂七大老艺人有何共同的出类拔萃之处?
下一篇:精选10首全球播放量最多的吉它经典名曲,每一首都是全球珍藏版,值得循环播放......!